最新消息

01 April, 2023

校長心語(2023年4月)

 

 

每年清明節都在4月4日、4月5日或4月6日其中一天,是少數搭配節氣而定為公眾假期的節日。清明節與春節、端午節、中秋節並稱為「漢族四大傳統節日」,又稱「掃墓節」。

 

相信大家都知道清明節是一個慎終追遠,懷念去世親人的日子。當天人們到墓地進行掃墓及拜祭,那麼清明節的由來是怎樣的呢?現與大家分享以下兩個與清明節由來相關的故事:

 

《大禹治水》

相傳在大禹成功治水後,人們就用「清明」之語慶賀水患已除,天下太平。此時春暖花開,萬物復甦,天清地明,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。

 

《漢高祖劉邦祭拜父母》

相傳漢高祖劉邦和「西楚霸王」項羽爭戰多年後,終於取得天下。

劉邦返回故鄉,想到父母親的墳上祭拜,卻因連年戰爭,一座座的墳墓都長滿雜草,墓碑東倒西歪、有的斷落,有的破裂,甚至無法認出墓碑上的文字。

 

劉邦非常難過,找遍了所有墓碑,但直到黃昏都還沒找到父母的墓碑。

最後,劉邦從衣袖裡拿出一張紙,用手撕成許多小碎片,緊緊捏在手上,向上天禱告:「爹娘在天有靈,現在風刮得這麼大,我把這些小紙片,拋向空中,如果紙片落在的地方,風都吹不動,就是爹娘的墳墓。」

話剛說完,劉邦就把紙片向空中拋,果然有一片紙片落在一座墳墓上,不論風怎麼吹都吹不動,劉邦仔細瞧一瞧墓碑,果然看到他父母的名字。劉邦非常感動,請人重新整修墳墓;從此以後,每年「清明」這天一定到父母的墳前祭拜,後來民間百姓也仿傚劉邦的行儀,於每年「清明」到祖先的墳上祭拜,並用小土塊壓幾張紙片在墳上,表示該墳墓是有人祭拜的,並非「孤墳」。

 

從以上故事可見,「清明節」體現中國文化中人們對父母、祖先的敬意,透過清明節來懷念已故親人,這是對先祖「懷念、感恩、孝順」的一種方式,亦是家族間的「傳承、追思與感恩」。這種中國深層文化藉祖先崇拜、孝的文化維持了親族間的關係:上一代與下一代、古人與今人、前人與後人之間和諧的跨代關係,反映了「生命之延續」,亦體現了愛的無遠弗屆。

 

我們學校四樓禮堂外有一幅麥子牆,牆上掛上不同年代的學校照片,相片中有六、七十年代油麻地區的面貌、東莞街舊校舍、學兄學姊在舊校舍天台練習樂器的情景、前任校監、校董、校長及老師的照片等,這些照片告訴我們過往有很多恩人為學校付出了不少的心血,才造就今天的「油天海泓」,所以我們必須懷着感恩的心去努力學習,力臻完善。

 

除了清明節,每年四月也有另一節慶—「復活節」。對於天主教徒來說,復活節是一個具有救世重大意義的節日:紀念耶穌基督為替世人贖罪,受難而被判死刑,最後被埋葬,繼而復活升天的奧蹟。「基督復活」這一個真理是我們的信仰的核心,藉著基督的復活,天主給人類帶來了「未來世界的生命」。因此,在天主教會來說,「生老病死」是人生在世時必經的階段,「死亡」並不可怕,因為死亡只是肉身的終結,但卻是人「永生的開始」。

 

另一方面,天主賜予人的生命及繁衍,縱使人有肉身的死亡,但同時亦有無數生命的開始。我們要善度天主給予我們的每一天,要關愛別人、彼此欣賞和互相包容。我們不能只將愛掛在口邊,而要以行動實踐出來,真正活出「愛主愛人」。

 

藉着復活節,主佑各位有一個平安和充滿喜樂的生命!

 

聖經金句:

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: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了,仍只是一粒;如果死了,纔結出許多子粒來。(若12:24)

 

資料來源:

1. https://rainsru.pixnet.net/blog

 

2. http://big5.www.gov.cn/gate/big5/www.gov.cn/node_13949/content_805577.htm